首页 资讯 正文

“天空精灵”齐聚闽江河口湿地,中华凤头燕鸥花式谈恋爱

体育正文 267 0

“天空精灵”齐聚闽江河口湿地,中华凤头燕鸥花式谈恋爱

“天空精灵”齐聚闽江河口湿地,中华凤头燕鸥花式谈恋爱

本文转自【潮新闻(xīnwén)】; 浙江又发现黑熊(hēixióng)踪迹了!而且,这次是一只熊妈妈,带着俩熊孩子! 刘芝坤,衢州(qúzhōu)江山仙霞岭自然保护区深坑口管理站站长(zhànzhǎng)。上周,他在梳理红外相机的拍(pāi)摄影像时,发现了三段清晰的黑熊视频,视频中,黑熊一家三口(sānkǒu)在夜晚觅食,甚至还拍到了两只小熊在竹林间撒泼打滚。 这是黑熊2025年在(zài)浙江的第二次现身(xiànshēn)。微博上,近年来在开化、常山的红外相机抓拍到的黑熊视频被网友们重新翻出,“原来野生动物也爱吃衢州菜”话题标签登上了热(rè)搜。 红外相机捕捉到的野生动物出没画面(huàmiàn)。 记者 祝旖波 钱洁瑗 摄 生活在浙江(zhèjiāng)的(de)黑熊,属亚洲黑熊,被列入《世界自然(zìrán)保护联盟》濒危物种红色名录,自上世纪90年代(niándài)到2011年,一度在浙江销声匿迹。如今,黑熊踪迹越来越多,活动范围遍及浙西近3000平方公里的山地…… 两个案子牵出的“甜蜜烦恼(fánnǎo)” 黑熊归来的故事,要从两个“案子(ànzi)”说起。 2024年11月的一个清晨,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候选区钱江源园区周边山村的路口,53岁的蜂农老周,背着背篓提着木棍(mùgùn)上山了。每隔两个月,他都会步行5小时,去(qù)看看自己养在深山(shēnshān)里的土蜂。 被黑熊破坏(pòhuài)的蜂桶。刘芝坤供图 中午时分,老周赶到目的地,转过(zhuǎnguò)最后一个山坳,他顿住了脚步——眼前一只只蜂箱东倒西歪躺在地上(dìshàng),木板被砸碎,地上是(shì)一片一片的深褐色,那是蜂蜜混着泥土的颜色。数了数,有16箱土蜂遭殃,“谁(shuí)把我的蜂箱砸了?!” 几天后,钱(qián)江源园区管理局工作人员,还有(háiyǒu)开化县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会长叶发门(yèfāmén)及几位志愿者,在老周的指引下来到现场。在一个损毁的蜂箱旁,叶发门找到了一摊混杂着未消化的嫩芽、坚果的粘液残留,“这是动物的呕吐物,砸掉(zádiào)蜂箱的凶手应该不是人类。” 随后,几个人开启了探案模式(móshì)。现场,一只只蜂箱(fēngxiāng)木板碎纸似的(shìde)碎裂一地,蜂蜜不见踪影。蜂箱边约3米远的一块空地上(dìshàng),抬头可见一大片手腕粗细被掰歪掰断的的树枝,地上是树枝树叶构成的一个宽约2米的“席梦思”,“它很会享受嘛,在(zài)‘食堂’边上给自己搭了张床。”“嫌犯”的范围越来越(yuèláiyuè)小,大概率是爱吃蜂蜜的大个头野生动物——黑熊。 两小时后,叶发门找到了关键证据:一根3厘米长、棕色、柔软的毛,与协会中(zhōng)的亚洲(yàzhōu)黑熊标本对照后,相似度极高。 根据老周提供的(de)照片与物证,上个月,开化县(kāihuàxiàn)野生动物肇事保险理赔员为他办理了2000元的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赔付,备注栏写的是“黑熊(hēixióng)破坏”。在(zài)2025年的理赔手册上,亚洲黑熊作为危险因素被单独标红。 被黑熊破坏的(de)蜂桶。刘芝坤供图 就在开化处理黑熊偷蜜事件时,江山仙霞岭(xiānxiálǐng)自然保护区也在为一起蜂箱破坏案(àn)头痛。 今年3月(yuè),蜂农们上山收蜜时,发现100多桶土蜂巢遭到破坏,现场只留下一(yī)些残碎的木板,最多的一户损失60多桶,一开始(kāishǐ)认为是有人恶意破坏,随即报警。 被黑熊破坏的(de)蜂桶。刘芝坤供图 关键的证据出现在4月17日,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在整理红外相机(xiàngjī)数据时,发现相机拍到了附近一只黑熊的照片。结合熊爱吃(chī)蜂蜜(fēngmì)的特性,保护区深坑口管理站站长刘芝坤确信,肇事者是黑熊。 “在浙江,适宜黑熊(hēixióng)生存的栖息地面积约为(wèi)2968平方公里,约占浙江总面积的3%,主要位于浙江省西南面,靠近武夷山山脉北段-仙霞岭(xiānxiálǐng)山脉、天目山山脉的部分地区。”中国计量大学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与多样性(duōyàngxìng)研究所(yánjiūsuǒ)徐爱春教授告诉记者,“在这些山区,针对蜂箱的破坏,只可能是黑熊造成的。这些事件,远比保险理赔数要多。” 两年(liǎngnián)前,徐爱春曾带着团队在毗邻钱江源园区的浙江(zhèjiāng)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野外调查,共记录到186件黑熊肇事件,事件“受害者”都是被蜂农安置在深山中的蜂箱,多发生在冬季和(hé)春季。“可能是因为这两个季节山中适合(shìhé)黑熊的食物较少,而蜂蜜较多。”只有不到10%的蜂农在事后选择报警或报(huòbào)保险,更多的蜂农只是选择改变蜂桶放置的区域、建围栏、安装(ānzhuāng)警报器等方式来减少损失。 熊出没牵动着浙江网友的心。在“衢州再次拍到黑熊(hēixióng)身影”的微博话题下,网友们(men)当起了段子手:“遇到黑熊不要慌张,先发个(xiānfāgè)朋友圈”“袈裟在哪,交出来吧”……戏谑的背后,是(shì)大家对于黑熊的极大关注。 “亚洲黑熊虽然只是二级保护动物,但它是‘旗舰物种’——知名度高、外形(wàixíng)醒目,是食物链顶端的(de)(de)生物,它的存在(cúnzài)能吸引公众眼球。它更是‘伞护物种’——保护它的栖息地,等于庇护了整片森林的鸟兽昆虫。”浙江农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杨永春解释道,黑熊的存在与否、数量多寡(duōguǎ),是当地生态环境的直接写照。 历史上(shàng),浙江曾是黑熊的乐园。根据《中国兽类野外手册》《浙江动物(dòngwù)志(zhì)(兽类卷)》《亚洲黑熊研究-空间分布及人-熊关系》等文献资料记载,浙江省有8个地区(dìqū)31个县市历史上曾有黑熊分布。上世纪90年代,开化的护林员在值守瞭望台时,还亲眼见过黑熊。 30多年前,随着森林植被被砍伐,偷猎行为常有发生(fāshēng),黑熊的(de)生活区域(qūyù)被不断(bùduàn)压缩。1999年11月到(dào)2000年1月,浙江省自然博物馆退休教师蔡春抹对全省黑熊情况做过调查,认为浙江省黑熊数量尚余60只左右,可是在1999年后的10多年里,黑熊都未曾露面。 直到(zhídào)红外相机技术被(bèi)引入到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与监测,浙江终于又捕捉到了黑熊的踪迹。 第一个拍下(xià)野生黑熊照片的,是浙江师范大学兽类专家鲍毅新教授。 2011年7月(yuè)30日,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候选区钱江源园区红外相机拍摄到的(de)黑熊。钱江源园区管理局供图 2011年,他(tā)布设在(zài)开化的红外相机照片中出现(chūxiàn)“熊迹”,虽然不是全身照,但庞大的身形,黑密的皮毛,蒲扇似的巨掌,凸出来的嘴巴,足以分辨是黑熊。这是自1999年以来浙江省首次获得野外黑熊生存的直接依据(yījù)。 红外相机可以捕捉到周围环境热量波动,当野生动物从相机前方经过时(shí),动物体温与环境温度造成的落差,就会自动触发拍摄开关,现在大部分(dàbùfèn)红外相机还能同时录下10秒钟(miǎozhōng)的视频。 此后,红外相机镜头中出现(chūxiàn)的黑熊越来越频繁,它们像是(xiàngshì)演出一幕幕情景剧: 2018年6月29日,钱江源百山(bǎishān)祖国家公园候选区钱(qūqián)江源园区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黑熊。钱江源园区管理局供图 2018年(nián)7月28日,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候选(hòuxuǎn)区钱江源园区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黑熊。钱江源园区管理局供图 2020年(nián),遂昌九龙山保护区外围,一只正在偷吃蜂蜜的黑熊被镜头抓了正着(zhe); 2021年,还是九龙山,镜头中一只母熊(mǔxióng)带着(zhe)幼崽过涧,幼崽毛色偏浅,紧贴母熊腹部,步伐踉跄却紧追不舍; 2021年7月(yuè)24日,钱(qián)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候选区钱江源园区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黑熊。钱江源园区管理局供图 2021年5月26日,钱江源百山祖国家(jiā)公园候选区钱江源园区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黑熊(hēixióng)。钱江源园区管理局供图 2021年10月(yuè)4日,钱(qián)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候选区钱江源园区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黑熊。钱江源园区管理局供图 2023年7月8日(rì),钱江源(jiāngyuán)百山祖国家公园候选区钱江源园区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黑熊。钱江源园区管理局供图 2023年,开化,一只成年黑熊带着两只幼崽在(zài)镜头前(qián)觅食;第二年,还是在开化,稍稍长大一些的两只幼熊被另一只红外相机拍摄到绕着树干嬉戏……专家认为,当地存在一个(yígè)稳定的亚洲黑熊种群。 十余年来,浙江(zhèjiāng)黑熊的(de)发现(fāxiàn)点位,从2011年的2处扩展到2024年的17处;拍摄记录频次,从年均(niánjūn)3次增至28次;黑熊活动范围扩大至开化、江山、遂昌、常山、淳安等五县,形成了一条依山傍水的“黑熊走廊”。 黑熊的活动日益频繁,当人与熊遭遇时,会发生意外(fāshēngyìwài)吗? “人与熊的(de)相遇不可避免(bùkěbìmiǎn),但冲突可以预防。”徐爱春说,山中的居民、游客可以放心的是(shì),黑熊喜静,它们的活动区域远离人类生活区,“人们真(zhēn)要进山时,可以时不时吹哨子、放音乐,就可以提前‘通知’熊避让。” 黑熊(hēixióng)的回归,从来不是孤立事件。来自浙江省林业局的数据,近3年,全省共发现(fāxiàn)动植物新物种29个、省级以上新记录114个。 护林员带着红外相机设备穿山越岭。 记者 祝旖波 钱洁(qiánjié)瑗 摄 在红外相机的(de)镜头下,黑麂(jǐ)、白颈长尾雉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成群结队出没,徐爱春说,“十三五以来(yǐlái),浙江(zhèjiāng)投入大量人力、物力实施珍稀濒危物种抢救保护工程。”朱鹮的故事堪称缩影:2004年从陕西引入10对种鸟,如今在德清已建立中国第一个南方朱鹮种群,“这是浙江敢为人先的成果。”杨(yáng)永春评价。 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重要(zhòngyào)理念,已润物无声地融入浙江的生态保护中,最终化作了野生动物的归巢,而(ér)它们的回归,又以更生动的方式(fāngshì)扮靓了浙江人的生活。 这场互相(hùxiāng)成就的起点,藏在一个个创新举措里。 2018年开化率先启动林地地役权改革,用一纸(yīzhǐ)协议划下(xià)生态红线:3000多户村民、10644位居民在权属(quánshǔ)不变的前提下,主动约束生产行为,换取每年稳定的生态补偿。省级层面,浙江于2023年出台了(le)全国首个省级《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(xíngdòngjìhuà)》,将野生动物保护纳入绿色发展考核(kǎohé)。改革政策的一次次完善,为生态保护竖起了制度屏障。 目前,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网格化布设了(le)近200台红外相机,长期开展野生动物的监测和调查工作(gōngzuò)。图为护林员在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安装红外相机。 记者 祝旖波 钱洁瑗 摄(shè) 在技术上,红外相机的(de)迭代、无人机的引入,为生物多样性(duōyàngxìng)保护赋能。 “嗡嗡嗡……”每天早上9时多,一架(yījià)无人机盘旋在钱(qián)江源园区苏庄片区上空,沿预定路线(lùxiàn)进行日常巡护,数据上传至国家公园(gōngyuán)生态智治系统进行统计分析。一架无人巡检一次相当于10名护林员3天的工作量,无人机巡检的背后,是当地的立体管护监控预警(yùjǐng)体系,它为野生动物监测、与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。 生活在绿水青山(lǜshuǐqīngshān)中的(de)浙江村民,开始对动物保护与生物多样性有了认知。 曾经靠山吃山的他们(tāmen),如今已成为野生动物保护(bǎohù)的重要力量,“以前村民‘见兽即驱’,保护意识不足(bùzú),现在田间地头发现受伤的黄腹角雉、白鹇等保护动物,会立刻(lìkè)拨打救护电话。”在杨永春看来,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(huàmiàn),彰显了浙江在依法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取得的卓越成效。 越来越多(duō)的野生动物在浙江找到了栖身之所—— 在舟山金塘岛的(de)山溪(shānxī)里,一度绝迹的野生水獭重新现身。公益组织“原乡生态”研究员何既白说,“水獭对水质要求极高(jígāo),它们的出现,说明溪流的生态链完整了(le),从藻类到小鱼,再到水獭,每一环都健康。” 安吉的竹林里,野猪(yězhū)数量激增,它们拱开腐叶寻找(xúnzhǎo)真菌。县林业局(línyèjú)的工作人员介绍:“以前野猪少,竹林里的腐殖质积累太厚,反而影响新竹生长。现在它们成了‘天然翻土机’。” 野生动物(yěshēngdòngwù)的活跃,也回馈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:水獭博物馆在舟山开馆(kāiguǎn),成为了孩子们的心头(xīntóu)好;野猪成了网络上讨论安吉时(shí)常常遇到的话题;而偷盗者黑熊,在开化根宫佛国景区化身“无念熊”卡通,成了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……一个个(yígègè)动物的掌印,一个个保护生物的身影,构成了浙江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生的动人画面。
“天空精灵”齐聚闽江河口湿地,中华凤头燕鸥花式谈恋爱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